中医常言 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,高血压的根源,往往藏在气血失调与脏腑失衡之中。血压忽高忽低、头晕头痛反复发作,看似是血管问题,实则多因肝气上逆、瘀血阻滞而起。
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:“血之与气,并走于上,则为大厥”,气血上冲,血压自然失控。而调理的关键,就藏在两味看似普通的药材里。
天麻被誉为 “定风草”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其 “辛温无毒,久服益气力,长阴肥健,轻身增年”。
它专入肝经,能平肝息风、通络止痛,像给上涌的肝气按下 “暂停键”,快速缓解头晕目眩、头痛头胀。现代研究也证实,天麻中的天麻素可扩张血管、降低外周阻力,从根源调节血压。
丹参则是 “血中之气药”,《本草便读》称其 “功同四物,能祛瘀以生新,善疗风而散结”。
它擅长活血化瘀、通利血脉,能化解血管内的瘀滞,改善血液循环,让血液流动更顺畅。对于因气血瘀阻导致的高血压,丹参堪称 “血管清道夫”。
日常可取天麻 3 克、丹参 6 克,用沸水焖泡 15 分钟后代茶饮,口感清香,适合血压轻度波动者日常调理。
临床中,常将这两味药与钩藤、夏枯草配伍,增强平肝清热之力;或搭配川芎、葛根,加强活血通脉之效,既能平稳降压,又能改善体质,预防血压反复。
真实案例分享
42 岁的李先生,被高血压困扰 3 年,血压长期在 150-160/95-100mmHg 间波动。
他每天服用硝苯地平,但稍一劳累或情绪激动,就会头晕目眩、心慌胸闷,严重时甚至恶心呕吐。长期服药还让他出现下肢水肿、牙龈增生等副作用,苦不堪言。
李先生来找我时,面色潮红,舌质暗红、舌边有瘀斑,舌苔黄腻,脉弦滑有力。
结合他急躁易怒的性格与口苦口干的症状,辨证为 “肝阳上亢、瘀血阻络” 型高血压。治疗上,我以天麻、丹参为基础方,配伍钩藤、夏枯草清肝泻火;川芎、牛膝活血化瘀、引血下行;再加入茯苓、泽泻利水消肿,减轻西药副作用。
服用 2 周后,李先生反馈头晕症状明显减轻,水肿消退;1 个月后,血压稳定在 135-140/85-90mmHg,成功减少一半药量;
持续调理 3 个月,他的血压已稳定在正常范围,精神状态焕然一新。复查时,血管弹性显著改善,多年的头痛顽疾也再未发作。
中医调理高血压,讲究 “治病求本”。天麻与丹参这两味药,一平肝、一活血,如同给身体安上 “稳压阀”,既能缓解症状,又能改善体质。
但需注意,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论治,一人一方,若您也被血压问题困扰,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调理,让血压真正回归平稳!